北林苑总师庄荣受邀参加中国自然学会2021年国土空间规划学术年会
2021-12-22



2021 年 12 月 3 - 4日,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承办的“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21年国土空间规划学术年会”在线上举办。本次年会以“规划机制转型与发展效率提升”为题,共发表了6个特邀主旨报告、66个专题报告及26个研究生创新研究报告,覆盖了国土空间规划理论、方法技术、实践案例及法规等多个领域,近2万余人通过直播方式参与,是一次富有成效、影响广泛的学术交流盛会。


北林苑总景观规划师庄荣受邀在四个分论坛之一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乡村治理》上做了题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生态恢复规划方法探讨》的报告。

 

 


庄荣开头指出:自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 年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到2019年发布《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五级(国-省-市-县-乡镇)三类(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四体系(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等内容,国土空间规划立足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根本,实施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划定三区(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三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全面体现资源节约、减碳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生态修复等国家战略,是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重要的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工作对象是广域的绿色生态空间,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密切,生态修复及恢复是专业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


报告以北林苑编制的《深圳市生态关键节点生态恢复规划为例,探讨了在复杂的用地条件下,生态关键节点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到建设项目策划的内容。总体规划层面,以2006年深圳正式发布的《深圳生态市建设规划(2006-2020)》中提出的完善“四带六廊”的相关研究为基础,根据土地利用、地籍资料、相关上层次规划以及详实的现场踏勘,划定20个关键节点的规划研究范围。根据20个关键生态节点的主要生态功能,分为保育型、缓冲型和破坏型,从生态用地协调、生态安全修复、动植物及其生境恢复、生态环境建设4个方面,设置了生态恢复的强制性指标和参考性指标。此外,与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编制《深圳市关键生态节点野生动物多样性恢复研究》及《深圳市关键生态节点恢复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研究》。



详细规划层面,借鉴了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管控手段,运用生态学与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学、城市规划学等多学科结合的手段,首次将生态区域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地理空间单元,提出可操作性的实施策略与恢复任务,针对引发每个关键节点的生态退化特征的要素,制定关键节点控制体系,内容包括:划定生态保护培育与分区控制,制定对关键生态节点内部空间体系控制,划分保护、恢复与生态化改造区域范围及管理策略;制定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协调处理不同管控部门的管理规定;制定专项恢复计划与指引,指导节点内部各专项生态恢复工作;对节点区域的生态化建设与景观提升提出控制要求与指引。



建设项目策划方面,同时编制《深圳市四带六廊生态安全体系建设6号梧桐山-梅沙尖节点及7号排牙山-七娘山生态节点生态恢复工程项目建议书》,论证建设的意义、工程建设用地条件、建设初步方案及管理维护要点。针对排牙山-七娘山生态节点,借鉴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动物天桥等案例,根据目标保护物种-豹猫等的生活习性和觅食需求,建议跨坪西路建设深圳首座路上式生物廊桥,并提供了桥梁的概念设计方案。



规划成果成为大鹏新区启动生态廊道和生物通道专项研究的依据,最终经多方努力,排牙山-七娘山节点生态廊桥于2020年4月建成,成为深圳生态建设的典范项目。

图/人民网  摄影/刘震、吴依妮


庄荣还简单回顾了北林苑参与广东省、深圳市重要的绿色生态空间的相关规划建设工作,最后指出,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学会提供了全域国土视野下多专业融合的平台,2021年不但是我国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与资源保护新格局的关键之年,也风景园林一级学科设置十周年,学科发展应充分融入国土空间规划,深入探讨并完善各个层级内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技术标准,关注自然保护地体系、蓝绿空间、城乡绿地的生态保育及生态修复,营造特色景观风貌,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

 

相关阅读: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21年国土空间规划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https://mp.weixin.qq.com/s/fVOOks6fM4HkBezGjarODA